4-13-36-1同济二附中师资队伍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0-01-06 19:04:54   来源: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师资队伍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2019年—2021年)

教师是保证学校办学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的长期工作,也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之一。为尽快建设一支在政治上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专业素养优良,在德育、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勇于探索和实践,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将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围绕“精进、拔尖、特长”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特提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一、现状分析

全校在编在岗教职工135人,专任教师112人,平均年龄39.2岁,其中研究生学历(含研究生课程班)43人;区级骨干教师16名,市级骨干教师1名。

专任教师队伍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分析如下:

(一)专任教师队伍年龄结构:

30岁以下:25人      占专任教师的22.3%。

31—35岁:17人      占专任教师的15.2%。

36—40岁:20人      占专任教师的17.9%。

41—45岁:17人      占专任教师的15.2%。

46—50岁:19人      占专任教师的17%。

51—60岁:14人      占专任教师的12.5%。

(二)专任教师队伍学历结构:

研究生学历(研究生课程班)43人,占专任教师的38.4%。

本科生学历 68人,占专任教师的60.7%。

大专学历1人,占专任教师的0.8%。

(三)专任教师队伍职称结构:

高级教师  36人, 占专任教师的32.1%。

一级教师  44人, 占专任教师的38.4%。

二级教师  19人, 占专任教师的23.2%。

未评教师  7人,  占专任教师的6.25%。

(四)名师结构:

特级教师1人,双名工程后备名师3人,区学科带头人5人,区高级指导教师2人。

据上可见,近几年我校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从我校的发展目标、课程设置、特色创建等方面来看,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是伴随着教育改革,学校要不断提升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积极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特色化”,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个人职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受到影响。三是学科间发展不平衡,学科专业领军人才不足,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有待进一步培养,教师整体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指导思想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为指导思想,通过学校新一轮规划实施,使教师的综合素质适应教育优质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目标,适应教育改革的现实使命,适应本校“人文涵养 理工成才”的教学追求。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改革为抓手,以教学研究为基础,突出人才强校战略在学校整体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为中心,发挥全体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培养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为重点,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强化优秀拔尖人才迅速成长的激励机制,统筹学科建设需求、教育教学改革需求、办学特色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紧抓住稳定、培养、引进三个环节,师德为魂,专业为本,内培为主,外引相辅,整体推进,分层要求,重点突破,团队发展,全面提升,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学养深厚、结构合理、优质精干的师资队伍。为每一位教师创设充分发展的机会,并提供政策、资源等各种条件支持,力争造就一批在全区、全市和全国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品牌学科、品牌课程和品牌教师。

三、基本原则

(一)满足学科和专业建设需求。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与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相结合,充分考虑学校办学特色,注重质量和规模建设。

(二)满足近期需求和长远需求。

强化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注重师资队伍学历、年龄、学科、梯队结构合理,确保队伍建设的有序、规范和科学。

(三)满足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

师资队伍建设要将引进和培养、开发、使用相结合,重在培养、开发和使用;学历培养和能力培养相结合,重在能力培养;普遍培养和骨干培养相结合,重在骨干和特色培养。

四、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引导教师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反思教学实践,围绕理工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通过机构重组、标准重订、队伍重编、路径重构、行为重塑等途径,建立一支高学历、高能力、高境界的,以“精进、拔尖、特长”为特征的理工特色学校教师队伍,体现职称结构合理化,学历结构科学化,骨干教师年轻化,人员结构开放化和教师培养规范化的学校教师队伍特色。

(二)具体目标

1.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诚勤从教,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专业知识扎实,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好,在师生员工中有较高威信。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合作、业务精通、踏实肯干、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理论修养、富有改革创新意识和朝气的干部队伍。

3.鼓励教师参与高层次学历进修、业务进修和职称晋升,扩大骨干教师和名师队伍,不断扩大优秀教师群体,新引进或招聘的教师必须达到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4.加强学科组和学科基地建设,认真总结语文、数学、英语等重点学科的建设经验,发挥强势学科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新的品牌学科2-3个。加强重点学科教师的引进力度。

5.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梯队建设力度。

五、建设措施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坚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教师工作的政策导向,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念、职业态度和远大职业理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遵纪守法,自觉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将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纳入年度考评。

(二)立足内涵发展,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筑高师资队伍整体提升的平台  

1.加强管理,增加投入。学校注重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审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研究、制定、监督落实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并认真研究重用、培养、引进、调整教师的工作,采取有关措施,切实予以落实。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保证重点,统筹安排,精打细算,提高效益,确保培训。

2.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工作重点是依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促进教师以学校为本、以教学岗位为本的发展,同时指导、帮助教师通过其他适当的形式获得专业发展。主要职责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指导和帮助,组织、实施并资助各种教师进修培训活动,积极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参加继续教育,积极开展教师自培,通过改革实践、课题研究、教研组建设、年级组建设、教育论坛、自修提高等途径,强化教学专业意识,切实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造就一批学者型教师,取得显著的专业发展成就。

3.实施专任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保证教师的学历结构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学校将选送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参加学历进修、举办专题短训班、面向全体教师开设讲座等方式,使学校所有专任教师至少接受一项以教学专业发展为导向的继续教育。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有计划地实行分级培养。如: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岗位能手)的培养和一般教师的专业业务、教学技能、外语和计算机培训,形成有效的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体系。根据不同职称层次选择相应形式的进修,参加以提高教学水平为内容的骨干教师进修班,报考培养研究生(课程班)。

4.深入开展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活动做到常态化、多样化、长效化,构筑教师专业成长绿色通道。加强学术交流,加大包括出国进修学习等在内的教师培训力度。邀请校外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学术报告,邀请名师到校为教师上示范课。组织教师到区内、市内、外地名校观摩学习,借鉴名校的经验。每学期举行校“同济杯”教学大奖赛,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鼓励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脱颖而出,同时举办本校教改论坛。组织好教师信息素养的校本课程培训,以期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实践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

5.加强学科队伍建设。以“集体备课”和“主题教研”为切入点,切实有效开展组内教研活动,坚持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共同提高,不断提升教研组整体实力。全面推进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和数据深度分析研究。完善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形成多维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各班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领导者。班主任队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良好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进一步规范班主任的教育行为。通过理论学习、经验交流、参观学习、老带新等途径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育德能力。完善班主任制度,加强对没有班主任工作经历的青年教师进行班主任工作培训和实习活动,把他们作为班主任队伍的后备力量。

7.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发挥学校科研部门的作用,营造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做好科研工作的普及与提高,精选图书、报刊,让教师了解教育理论动态和教研现状。鼓励教师在报刊杂志上交流和发表文章,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论文竞赛、评比活动积极申报科研课题,确保学校获得市或国家级规划课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搞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做好材料、活动、成果的建档管理和成果推广工作,促进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化。

8.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在立足教师整体优化的基础上,按照“面向未来,重点选拔,梯次培养,合理分布”的原则,以“骨干教师优化提升工程”为平台,给骨干教师定位子、压担子、搭台子、铺路子,扶梯子,为学校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平台。学校将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培养、培训规划、目标及实施办法。鼓励学校骨干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发挥特长,对外作为同济二附中学者型教师的代表,对内作为学科导师引导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指导和带教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

9.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抓好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培训和监督,增强干部的道德规范、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和合作意识,建设一支勤奋、进取、团结、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奠定有力基础。加强科学管理,推进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健全青年干部选拔和培养机制,从优秀青年教师中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逐步调整和充实学校干部队伍,把成绩突出的年轻教师推上学校中层岗位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岗位,实行助理制,发挥年轻干部的活力和朝气。

10.“公开招聘,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为原则,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优化教师队伍。

11.健全青年教师带教制度,“师德、教学、教育、科研、实训”五方面规划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方向,抓实师徒结对、以老带新活动,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使他们在学科教学和班主任育德方面尽快成长起来;加大“青年项目”的培养力度,加强对非班主任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引导青年教师立足本岗成才,在平凡中创新。

12.做好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工作,向市内、全国其他地区提供资源辐射。

(三)建立全员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实现教师动态管理。

1.通过全员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运作,开展对教师多元评价,邀请专家和区教研员到校听课评价,校长评价,中层管理评价、同行评价以及学生评价,从敬业精神、专业素养、合作能力,科研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强化教师的教学专业意识、教学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确立以专业发展为导向的管理政策框架,充分发挥教师的潜力。

2.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考评制度。包括校、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考核,校级骨干教师评审,教师个人业务档案等等。把教师专业发展纳入个人业务考核,与绩效、奖金、荣誉、岗位评聘等挂靠。建立“激励和流动”机制。

3.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学、考、竞、研、奖”制度,使师资建设工作有章可循。包括教师招聘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青年教师拜师结对制度、班主任培养制度、骨干教师培养和管理制度、青年干部推举和竞聘制度、学校课题申报和评审制度、公开教学申报制度、学校教科研奖励制度等等。

五、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全体教师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是事关学校中长期发展的战略决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责任感和依法治教意识,增强以身立教的使命感,增强实施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与职责。

(二)制度保障

建立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相关制度,成立教师专业(学术)发展委员会,围绕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和重大问题的协调,负责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组织落实、指导、监控、评估。全面推进学校师资队伍工作协调持续发展,确保各项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完成。

(三)经费保障

挖掘潜力,积极争取,继续改善和提高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为教师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方便。对进行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并获得文凭的教师,给予奖励或学费的减免。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经费专款专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将通过多层次、全覆盖、持续性的师资培养,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推动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201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