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人文和谐发展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Harmony with Humanity

构建学习型的实践共同...

政史心三位一体

构建学习型的实践共同体

政史心三位一体

 

构建学习型的实践共同体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政史教研组团队

 

教研组是什么?顾泠沅教授说,“学习型的实践共同体”是教研组实然的传统与应有的现实存在。

教研组最根本职能:“教学问题研究”。即在实践的现场,分析教学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建构可能解决方案、再次投入实践。

我们的努力方向是:构建学习共同体,打造优秀研究型团队。

       教研组介绍: “政、史、心”三位一体

杨玉菡   民盟,教研组长,高级教师。任教高中政治。研修方向:以项目化、生活化的学生实践活动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曾获普陀区首届高级指导教师、普陀区园丁奖。曾参加上海市学业水平考命题工作。编著“理工特色”校本教材《哲学初步》,参与长寿教育共同体的《交通安全进课堂》学生读本、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练习册》的编写。

刘洁   中共党员,副书记、副校长,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获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证书。兼任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曾获普陀区优秀园丁奖、普陀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志愿者等称号。

刘文群   中共党员,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教育硕士。任教高中政治。曾被评为普陀区首届教育教学能手、普陀区第三轮高级指导教师、普陀园丁奖、同济二附中特色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现为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学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参与上海市重点课题“德尚”等多项重点课题研究。曾获得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二等奖,普陀区 “普陀杯”教学评优活动一等奖、普陀区少先队队会课、主题教育课二等奖等。

王翠娟 中共党员,中学历史高级教师,连续两届普陀区教育教学能手,任教初中历史,兼教师培训工作,普陀区初中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潜心研究历史教学的育德功能。现为“上海市历史学科德育与资源开发研究实训基地”成员。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于各级各类杂志。

丁桂生   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任教初中政治,兼校第二党支部书记。曾获第十四届上海中学生时政大赛指导教师奖、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制知识网络大赛高级中学组优秀指导教师奖、普陀区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获普陀区十九大精神进课堂录播课二等奖、十四届同济杯教学大奖赛课堂教学决赛一等奖。参与长寿社区教育发展共同体《交通安全进课堂》学生读本的编写,参加长寿社区教育发展共同体《交通安全进课堂》项目《骑行安全》的同课异构公开教学活动,并开公开课《珍爱生命 文明骑行》获得好评。

臧昕捷   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任教高中历史。曾被评为上海市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普陀区“十佳”班主任等称号。教育论文《向着远山,永远在路上》在2017年“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读书与成长”征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教学论文《高中历史“问题探究法”教学设计的研究》荣获上海市普陀区第十二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蒋丽红   中学一级教师,任教高中政治,兼年级组长。曾获普陀区第四届 “教育教学能手”、普陀区园丁奖、“同济杯”教学大奖赛“十佳优秀教学设计”、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教学设计普陀区一等奖等。多篇文章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

张莹  中学一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学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中级)。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兼任学生生涯辅导工作。承担多项区级个人课题。多篇论文发表于《大众心理学》。撰写的《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学生MBTI人格类型调查分析》在2017年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调查研究方法成果评审中荣获二等奖。

谢兢    任教高中历史。个人研修方向: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维。参与建设符合同济二附中理工特色的“在历史教学中融合史料实证的素养教育”的一校一特色的主题研究。

王玉霞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任教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先进,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颇有创意。在校“同济杯”教学大赛中表现优异。

项目研修:“政、史、心跨学科融合教学

本教研组是由政治、历史、心理三门学科组成的综合性教研组。基于综合性特点,本团队以问题为驱动、课堂为抓手,通过“实践----研讨----再实践”的研修流程,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目的在于以研修促课堂教学实践,在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的STEAM素养。

课堂实践

研修始于课堂,落于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主题来自于课堂,源于课堂中综合性问题解决的需要和学生STEAM素养培育的需求。学科教师根据需要提出跨学科融合教学的主题、个体和学科组集体备课---教研组集体研讨方案---学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说课、上课---教研组从不同学科角度观课、评课、完善教学设计---学科教师再上课----教研组跟踪观课----形成典型课例或设计。

         集体研讨

课堂实践是主阵地、是起始点和落脚点,教研组集体研讨则是研修的重要支撑和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纽带。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集体教研,从不同学科教学角度完善教学内容和策略,是教师专业化和教学效果迅速提升的催化剂。集体教研,不仅仅仅局限于组内,而且积极参加校内论坛进行相关主题的交流。还借助于区级、市级平台,联合特级教师工作室,请专家进来指导,共同进行主题教研。实践证明,组内研讨---专家引领---组外联合的方式,极大的提升研修效果。

        研修成果

经过近两年的研修,“跨学科融教学”的探索已经实现质的突破,形成了两类典型的融合教学课例。刘文群老师结合思想政治课题特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让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辩论,由不同学科老师做评委给以不同角度的评价和指导,从而使不同的学科知识在学生辩论中得到有机的整合;谢競老师根据历史学科课题教学的需要,请相关学科教师进课堂,进行专业分析,实现不同学科专业知识在历史课上的无缝衔接、让学生从政治、历史等多学科角度理解历史的目标。

结束语:

生活不分学科,世界不分文理。跨学科融合教学是必然趋势,而我们已在研修的路上。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前行。以坚定的信仰坚定教育的信念,以合作的姿态实现教学的丰满,以不懈的研修提升学生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