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人文和谐发展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Harmony with Humanity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大学科教研组——理工组校本研修方案

发布时间:2018-07-08  文章来源:  访问量:

一、背 景
跨学科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超越以往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实现对问题的整合性研究。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大多具有跨学科性质。近年来一大批使用跨学科方法或从事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的科学家陆续获得诺贝尔奖,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就其深刻性而言,跨学科研究本身也体现了当代科学探索的一种新范型。
我校已经实施了一轮大理工组的探索活动,以“问题研究”、“同课异构”和“主题论坛”为主要策略构建跨学科交流平台,共同探索和分享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探索和实践的经验;研究教师共生发展策略;推动课程横向整合研究,推进跨学科方式的教学研究;多学科交融,合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指导思想
以学校理工特色高中项目建设中培养具备“人文涵养、理工成才”潜质的高中学生办学目标为依托,以 “问题解决”的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学校 《以STEAM教育为核心的理工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实施纲要的发展规划,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大理工组开展跨学科研修为载体,以解决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促进不同学科教师共同发展为目标,立足于实际,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创新教研模式,推进教学改革的发展,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计划
1.以“同济杯”为抓手,促进学科融合。
借助10月到11月的“同济杯”平台进行课堂实践探索,集体观课,从不同视角观察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教完教学内容之后,如何帮助学生构建起自身的知识网络结构,理清内在脉络,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2.通过课题研究,理顺学科之间关系。
选择三个学生研究的具有典型跨学科意义的课题,请指导老师介绍研究过程,以及各学科如何整合、研讨各学科教学中遇到的集中性的复杂问题和解决方案。探讨时间:90分钟
3.通过主题论坛,分享研究成果。
教师在各种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通过整理和归纳有一些的成果,通过学校层面的主题论坛这样的平台,分享个人和小组的教学研究成果,通过思维的碰撞促进跨学科教研的整体推进。
4.利用信息技术,加快研修进度。
借助已经建立起来的微信群等及时交流平台,可以跨域时空、随时随地,为跨学科教研活动提供了更多的集体交流沟通和互相学习的机会。
依托“3S技术应用实验室、地球物理实验室、生命科学实验室、环境工程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STEAM创意空间”六大创新实验室,以学生探究为主、以实践体验为主、以生成性为主,基于理工项目,实践探索旨在培育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个性化、体验式、综合性”培育路径。
四、研修成果预设
1、各学科开出一节体现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课。
2、各学科制作一个为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提供资源支持的微视频或案例。
3、推荐两名教师参加校组织的微型论坛,展示本学期的研修成果。
4、依托六大创新实验室,以学生探究的课题为主,解决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科融合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