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40-2同济二附中2019年防灾减灾主题升旗仪式
发布日期:2020-01-06   来源: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防震减灾 警钟长鸣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次8级大地震,此次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特设定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谈起地震,人们总是不寒而栗,没错,地震是人类的天灾,是不可阻挡,不可改变的,但是面对地震人们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吗?我想不是的,只要明白一些地震知识,并在紧急情况下仍保持一定的镇定,就一定能脱离险境。作为学生,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那么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首先如果发生地震时正在上课,同学们一定在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赶快躲在自己的课桌旁边。在第一次震感过后,依然要听从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有序,抱头撤离教室,在楼道里不要惊慌,不要喊叫,不要拥挤,避免踩伤,摔伤,快速冲出教学楼,冲向操场。寻找空旷区域蹲下或趴下,双手护着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果在震后被废墟不幸掩埋,要尽量保持镇静,利用身边物体加固所在空间,以防余震,同时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此外,当遇到火灾时,切误慌张、乱跑,要冷静地探试着火方位,确定风向,并在火势未蔓延前,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火灾区域。起火时,如果楼道被烟火封死,应该立即关闭房门,防止进烟。随后用湿毛巾堵住口鼻,防止吸入热烟和有毒气体。若火势过大,又不了解火场情况,千万不可盲目地向外冲,此时应该做的就是赶紧趴在地上大声呼救,以便得到及时的营救;也可以将楼梯间的窗户玻璃打破,向外高声呼救,让救援人员知道你的确切位置,以便营救。

“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是为了科学地认识灾难,有效地防灾减灾。灾难无法预报,但能预防,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特别是要学习抗灾救灾中展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克服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当灾难真的来临时,我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沉着冷静的应对,并顺利脱离险境。

 

强化安全管理 共建和谐校园

——同济二附中安全教育系列活动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增强我校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师生在面对灾害及突发事件时的自救互救能力,科普青少年对法律责任的认识,提高青少年的自我防范意识,同济二附中开展了以安全教育为核心的主题教育活动。

加强防灾减灾演练,构筑生命安全防线

早上7点50分,高中部弘德剧场正进行着“新时代,心成长”的心理征文演讲比赛,突然间警报声响起。剧场前后门值守人员立刻到岗,快速打开前后门栓,保持大门敞开、道路通畅,班主任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撤离剧场。同学们捂住嘴巴、俯身下楼,快速撤离到操场上,各班体委及时清点并上报人数。随后,华中玫老师对此次演练进行了总结。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是没有止境的,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虽然我们不能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我们可以学习并掌握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努力将灾难的损失降至最低。

为此,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于5月13日上午,举行了以“未雨先绸缪,防患于未然”为主题的升旗仪式。来自高一(4)班和预备(1)班的5位同学为大家进行了防震知识小科普,初一(2)班的潘旭安同学作题为《提高安全防患意识,增强安全救护技能》的国旗下讲话,他们呼吁中学生要科学认识灾难、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与技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随后,预备(4)班的三组同学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地震知识拍手歌,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了一定的地震求生技能。

通过此次演练,同学们提高了防灾减灾的意识,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应急处置及自我保护能力,为保护自我生命安全构筑了一道生命防线。

科普法制知识,提高自我防范

普及法律知识,营造普法氛围,让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也是学校的职责之一。为帮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同济二附中陆杰校长于5月13日中午在初中部报告厅,进行了题为《中学普法宣传教育——青少年的法律责任》的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陆杰校长结合我校学生的年龄分段,分别从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治安管理行政法律责任及青少年对违法行为的自我防范,共计四个板块进行宣讲。明确了中学生违反民事法律责任的行为类别、青少年刑事责任年龄及犯罪类型,以及相应承担的责任等。陆杰校长强调,中学生应该加强对违法行为的自我防范,遵守法律及社会规范,养成良好习惯,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学习完法制知识后,同学们表示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遵守校纪校规做起,做学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理当主动学习求生知识与技能,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为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共同努力。

供稿:华中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