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47-1同济二附中2019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申报自评报告
发布日期:2020-01-07   来源: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2019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申报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普陀区委区政府与同济大学合作创办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2002年6月筹建,2007年6月评为“普陀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建校以来,学校依托同济品牌,主动创新发展,弘扬“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坚持“科技与人文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探索“生态课程、和谐教育”的发展之路。让学生在学校提供的特色课程和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接受完整的知识、能力、人格教育的熏陶与锻造;在“尊重、平等、合作、共享”的和谐教育氛围中,引导师生追求生命质量的提升和人生理想的实现。

近年来,学校重点建设了“环境工程实验室”“地球探测技术实验室”“生命科学实验室”、 “威尼尔创新实验室”“3S创新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STEAM创意空间”“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八大创新实验室,鼓励师生走进自然、勇于创新、动脑动手,学以致用,为可持续发展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条件。

作为普陀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学校获得了“国际生态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示范学校”、 “上海市特色学校”、“全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青少年科普宣传先进集体”、“上海市青少年野生动物保护特色教育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等200多项集体荣誉称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区名列前茅,师生在国家级和市级、区级各项竞赛中获奖千余人次,向各类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二、学校管理

在以校长陆杰为组长,以各处室中层干部、教研组、教师代表为组员的“生态文明项目”工作小组领导下,学校定期召开文明生态教育专题会议,积极开展部署各类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将文明生态观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环节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文明生态观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校把师生所获得的成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和评优条件的激励机制,同时作为评选“三好”和“文明”学生的标准之一。学校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比如从节约能源,优化环境的角度考虑对校园的设计和食堂的食品卫生、排污,后勤保障部的物资管理与维护、水电的合理使用,实验室物品的设置、化学药品的使用和化学废品的处理都做了明细的规定。

三、课程与教学

学校以课程建设为重要内容,成立了“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负责全校课程的管理、实施和评估工作,并建立了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课程开发、管理、实施和评估的组织与制度,不断稳步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在依托同济优势的基础上,整合课程资源,合理设置课程结构,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生态课程。促使基础型课程优质化、拓展型课程特色化、研究型课程科学化、校本课程品牌化,为学生提供质优量多、特色鲜明的课程和高质量的课程服务。同样,在以上不同类型课程中更强调关注学生在终身学习过程中共享知识、技能、价值观和观点,并且提倡师生应当可持续的生活。更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领域中渗透可持续发展观,不仅规定教师在备课和教研组活动中增加对可持续发展思想观的渗透,而且要求教师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相关的知识点上进行拓展,鼓励学生从思想上建构可持续发展观,在行为上养成正确文明生态发展习惯作风。

◆构建出课程实施框架(略)

◆课程渗透文明生态教育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基本精神,我们立足课堂,在基础型课程中的显性学科中,力求注重环保知识-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例如地理学科体现以下内容:只有一个地球、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资源再利用等相关知识。生物学科渗透以下教育:大气中细菌数量的测定、厨卫垃圾细菌发酵资源化等知识。科学学科着重从垃圾分类知识的介绍和对环境的危害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最后通过垃圾再利用等实例强化学生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意识。化学学科讲授以下内容:垃圾中硫化氢污染及危害、垃圾焚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防止大气污染、生活垃圾中砷污染、氨氧化物污染、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等知识点。物理学科渗透以下教育:能源的利用和开发、能源与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电磁辐射污染、光污染的影响、垃圾中放射性污染等等。而政治学科注重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进行“垃圾即资源,分类是美德”的教育。

节能低碳始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一面旗帜,所以在各个教学领域环节,我校都想方设法融入这一板块的教育。比如我校开设的选修课程《水与水文化》就针对水展开话题,探讨水的组成、化学性质、节水方法、水与人类发展、水与民族文化等多维度知识。在建立环境工程实验室后,我校已经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了各种监测设备,如粉尘检测仪、空气浮游菌采样器、BOD分析仪、溶解氧测定仪等等,而且已开发出《环境监测实验》校本教材。学校 “生活中的化学”社团也主要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另外,物理课《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科学课堂的《能的转化》、劳技课《楼道灯的设计》、计算机课《晒晒我家的公用事业费》、英语课《Electricity》等等都在课堂上会渗透节能低碳教育。我们的美术课上经常请学生使用废弃物制作卡片、书签等,音乐课书本也是循环利用的

每学期开设环境类课程有《绿色探索者》、《美丽的大自然》、《自然灾害及其防治》、《生活中的化学》、《绿色生活》、《环境和生态》等十多门,参加学生达到近30%。充分注重本地区的环境问题,及时将教学的内容与本地环境问题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强调节约资源,废弃物再利用等环保知识。

◆开发、整合出一批新型课程资源(略)

四、活动背景

         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品的大量使用已成为人们日常必不可少的消费方式之一。随之而来的生活垃圾总量也在逐年增加,不仅仅是家庭产生的、还有商场、医院、工厂等等,甚至还有学校。面对每天一袋袋垃圾不断地被扔到垃圾桶里,最后由环卫工人把它们运到填埋场,是不是太可惜了?因为袋子里还有很多可以被回收的资源将会永远被埋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而另一边却不停地嚷道资源紧缺,节约资源,人们就是这么自相矛盾。面对种种现象问题,带给我们环境爱好者许多警示,立即行动起来,帮助全校师生建立正确的垃圾分类观念,养成分类回收垃圾的好习惯。让大家意识到垃圾也可以变“宝物”,而且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让城市环境更洁净。

在垃圾堆积如山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消耗化石能源,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而人们大量的用电用水,以贪图舒适惬意的生活,使得地球能源在大量消耗,据统计,地球石油储备量使用年限只有45年左右、煤炭使用年限 219年,天然气使用年限 64年。而地球可供人类所用的淡水资源只有地球水资源的1%也不到,身处水质性缺水城市的上海中学生,我们更深感能源危机带来的后果。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破坏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我们更能切身体会到现在上海空气质量指数一直高居不下的原因,空气中PM2.5可吸入性悬浮微粒不知已经被多少人吸入肺中,人类的健康、生存环境受到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能帮助更多的师生养成节能低碳的健康生活方式,明白环境治理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五、活动内容

(一)开展环境评审,了解学校垃圾分类和节能低碳现状。

环境爱好者协会成员对全校的垃圾分类情况作了深入调查,通过访谈记录、拍摄、统计等方法,全面了解了学校垃圾现状。据调查发现,全校29个班级中只有5个班级有分类回收的纸箱,但是只回收饮料瓶,其他可回收物,如废纸等被扔在废纸篓里。讲台里简直就是个大垃圾箱,里面有不用的报纸、学生书本等,都日积月累堆放在里面,没有及时回收处理。据统计,每个班级每天的垃圾量有3-4篓,包括零食包装袋(纸质)、果壳、笔芯等等。因为都没有正确分类,所以估计每个教室每天的废纸约1-2斤,瓶罐大约5-8个,瓶罐个数视季节而定,大概5、6月份瓶罐较多些,因为天气较热,喝水量增加的缘故。另外,教师办公室分类情况较好,每个办公室有一个蓝色的塑料箱,主要回收的是纸类(报纸、书本、纸板箱等),但是饮料瓶等塑料制品还有很多被扔在垃圾桶里,没有回收。说明教师的回收意识比学生高,但是分类知识还欠缺。学校有专用的绿箱子回收废电池,回收情况良好,可以看到有同学和老师主动扔进回收箱的。学校实验室的垃圾处理比较安全,因为自建校以来,从安全角度出发,这些废弃物由专人专管,并且有严格的环保管理制度。食堂废弃物主要是有机垃圾,主要有外来人员每天定时回收。

 

 

 

                                                                                 

 

(二)制定行动计划,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面对学校垃圾没有被充分分类回收这一现象,成员们计划展开一系列寓意深刻的活动比赛,以此激发师生分类回收的兴趣和动力。从学校后勤保障部得到的一手资料得知,在未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活动之前(2018.6前),学校每天垃圾总量大约1000斤左右,其中500斤是食堂废弃物(湿垃圾),其余500斤左右是全校教室、办公室的垃圾量(干垃圾)。大家希望在全校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后,每天可以减少干垃圾6-8斤,每月回收废品量在120斤左右。

 

面对同学们薄弱的节能意识,成员们制定了严密的节水节电计划,为提醒全校师生节水节电而努力。委员会计划阶段性实施活动过程,2018学年第一学期主要以开展节水工作为主,第二学期以开展节电工作为主。委员会希望通过一系列节水节电活动,能帮助学校每月用电量下降4%左右,用水量下降5%左右。计划如下

                                                                                                             

六、具体成果

(一)垃圾分类活动

       在活动开展期间,全校所有师生都聆听了市社区绿色循环基地专家张毅明总指挥的《垃圾分类、势在必行》报告。张老师不仅介绍了环境和生命间的关系,还提到上海现今垃圾的总量和处置方法,更从垃圾的危害性讲到一部分可回收垃圾的利用价值和循环再利用的过程,包括各场所垃圾分类的方法,让全校师生感叹到垃圾回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明白可持续发展不只是口号,更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此外,由基地巡视员亲自给学生示范分类垃圾,同学们将自己携带的可回收物投放到相应的分类收集箱内。

 

 

                                                         

                                                       

为使师生明白垃圾堆放后产生的危害,由环境友好者协会成员共同开展了空气中细菌的测定实验。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亲手配置培养基,并分别放置在垃圾桶、教室、办公室、校门口等地点采样,经测定后得到以下结果:

 

 

 

在废弃物制作比赛中,每个班级有4名同学参赛,将回收所得到的废弃物搭建成心目中未来校园的形状,最后在全校进行展示评比。另外在各班推选2-3名同学参加废弃物工艺品制作比赛,由学生自行设计制作而成的作品,既美观又实用,有些同学心灵手巧,将易拉罐和竹条拼接成二胡,有些将利乐包制作成首饰盒等,学生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意识到原来废弃物也可以变成有用之材。

 

 

在举办爱心义卖活动现场,人声鼎沸,全校所有师生共同体验了置换物品的乐趣。将家里搁置的物品拿到学校义卖,将钱款捐给希望小学。既体现出师生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表达了师生的一份爱心。

 

 

国际部留学生为垃圾分类工作献计献策,亲手制作废电池收集箱,把带有异域色彩的回收箱放置在校门处。时刻提醒全校师生及时回收废电池,保护环境。

 

学校朱陈辰同学设计的一种新型家用厨余垃圾减量与再利用组合装置通过利用粉碎离心一体机将垃圾减量。随后再通过微生物净水装置的氧化反应使有机物分解,并产生电能,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垃圾资源化,大大减少了厨余垃圾的排放。                                                                            

学校在定期回收垃圾后,垃圾总量有明显减少,综合每月回收垃圾数量和种类,制成饼状图和柱状图如下:  

                                                                                                               

 

节水节电活动

◆节能低碳之节水篇

1、水龙头出水时间改进

 

龙头口径

出水时间

出水量

人均使用次数

日用水量

改进前

20mm

9-11秒

1.9L

约5次

13300L

改进后

20mm

4秒

0.9L

约5次

6300L

日节水量

 

 

 

 

7吨

台盆龙头节水量 (师生人数 1400人)

2、红外线感应式抽水装置替换手按式抽水龙头同样大大节约了学校用水量,同时在留学生楼安装的投币电控式洗衣机监控设备也减少了留学生长时间使用洗衣机的次数,即节约了水能,又节约了电能。

                                     

                                                                                                             

3、国际部留学生也为自己的生活学习空间设计制作了节电节水小报并

亲手把它们贴在水电设备周围,时刻提醒自己节约资源。                                                                                  

4、每个教室的灯管更换镇流器,原来镇流器的额定功率是110瓦,经更换后的镇流器功率是96瓦。全校共有550盏日光灯,如果一天平均使用时间是6小时,经测算,每天可节约46.2度电。                                                

 

5、在电源开关等处张贴节电标志,同时由每天执勤的学生负责随时关闭楼道灯,实现全方位节电。

 

6、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在实施节电行动之后,每月的用电量有明显下降趋势,以下是2018.3-5月间学校用电量数据图:

 

 

(三)课程渗透环境教育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基本精神,我们立足课堂,在基础型课程中的显性学科中,力求注重环保知识-垃圾分类知识的教育。例如地理学科体现以下内容:只有一个地球、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资源再利用等相关知识。生物学科渗透以下教育:大气中细菌数量的测定、厨卫垃圾细菌发酵资源化等知识。科学学科着重从垃圾分类知识的介绍和对环境的危害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最后通过垃圾再利用等实例强化学生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意识。化学学科讲授以下内容:垃圾中硫化氢污染及危害、垃圾焚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防止大气污染、生活垃圾中砷污染、氨氧化物污染、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等知识点。物理学科渗透以下教育:能源的利用和开发、能源与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电磁辐射污染、光污染的影响、垃圾中放射性污染等等。而政治学科注重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进行“垃圾即资源,分类是美德”的教育。

除此之外,一些隐性学科,如语文、英语、美术等学科也积极挖掘环境教育因素,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例如,美术学科《变废品为艺术品》《传情达意的环保贺卡》,英语学科《Warning of waste pollution》,语文学科作文辅导《如何挖掘作文的社会性》等

       节能低碳始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一面旗帜,所以在各个教学领域环节,我校都想方设法融入这一板块的教育。比如我校开设的选修课程《水与水文化》就针对水展开话题,探讨水的组成、化学性质、节水方法、水与人类发展、水与民族文化等多维度知识。在建立环境工程实验室后,我校已经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了各种监测设备,如粉尘检测仪、空气浮游菌采样器、BOD分析仪、溶解氧测定仪等等,而且已开发出《环境监测实验》校本教材。学校 “生活中的化学”社团也主要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另外,物理课《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科学课堂的《能的转化》、劳技课《楼道灯的设计》、计算机课《晒晒我家的公用事业费》、英语课《Electricity》等等都在课堂上会渗透节能低碳教育。我们的美术课上经常请学生使用废弃物制作卡片、书签等,音乐课书本也是循环利用的。

七、总结提升

学校开展的本次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校改善环境,节约资源并减少碳足迹,鼓励青少年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学校也是一个环境问题的制造者,它每时每刻都对环境产生着影响,因而更有必要对学校进行环境管理和规划,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使教师和学生的环境素养得到了提高,学校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而且也通过学生带动了家庭,通过家庭影响了社区,通过社区辐射社会公民更广泛、更深入持久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全校师生深感环境是人类衣食起居的重要载体,是人类生存的摇篮。如果每个公民都担起保护环境的一份责任,那么地球也就不会出现这么多垃圾、二氧化碳、废水等。现在的校园里,师生都已安然有序地分类投放垃圾、都知道要随手关灯、拔下插头,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爱护每一寸绿化,因为大家都能理解:我们现在不仅仅在于节约能源,更深层次的是把能源与环境保护、与地球的未来结合起来,让我们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从学校管理决策到制度建设,从规划设计到课程设置,从项目推进到特色探索等方面,学校始终把环境素养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在一起,努力增强全体师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师生对可持续性发展的深刻理解。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经说道:“在这个新的世纪,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要采纳一个听起来很抽象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且为了全世界人民把这个观念变成现实。”我们正在努力把它变成现实!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201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