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0-1同济二附中2019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方案
发布日期:2020-01-06   来源: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同济二附中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方案

(2019年版)

一、指导思想:

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学科渗透德育的工作要求为指导,以基础课程渗透学科德育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立德树人”为主题,确立德育为首的思想,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优化德育层次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不断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研究并制定学科渗透德育的基本要求,确立各学科德育目标体系。各学科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开展学科渗透德育的课堂实践探索,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探索新时期学科德育的新举措,逐步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身心、全员育人的工作网络和格局

三、工作策略:

(一)、进一步明确构建全员育人机制的指导思想        

1、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合格的人才为目标。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把学生放在德育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        

2、坚持以“全员德育工作体系”为依托,建立健全党总支部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和谐新型师生关系,全面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构建全员育人机制的工作原则

1、育人德为先,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强化对学生的行为指导,建设浓厚的“校园生活教育”氛围。

2、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寻求切入点,搭建师生沟通平台,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

3、知行统一、教管结合,既重视知识传授、观念树立,又重视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既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又加强科学严格的管理;既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又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强化全员育人意识,着力加强队伍建设

 全员育人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协调,学校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参与。

1、所有教职工均为“老师”。要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以饱满的热情做好本职工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2、领导班子要按照班子建设的“五个一”目标,勤奋学习、作风正派、待人谦和、荣誉谦让、思路求新、方法创新,成就一支尚德、勤学、和谐、务实的班子队伍。班子成员要分别负责联系一个班级,辅助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为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上始终保持正确的思想航线指明方向。

3、中层干部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要坚持把育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带领本部门人员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研究探索部门工作与育人之间的关系,提高部门管理服务艺术与工作效。同时,中层干部要与学生实现真正的“近距离”沟通,参与班主任工作,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4、班主任老师是班级的管理核心,是全班同学的贴心人,要关心、爱护、教育、引导、管理好全体学生,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规范与养成相结合,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5、任课教师要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尊重青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各学科特点,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既注重知识技能学习,更注重情感培养和行为养成。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潜心实践,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教学做合一”,做人做事并重。进一步增强所授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

6、各管理、服务岗位教职工要牢固树立“我是老师”的观念,注重“为人师表”以一流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良服务,以其模范行为感染和影响学生。对学生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各种不良行为有监督、教育、报告的责任。

四、工作要求

1、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2、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3、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

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明确了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主观愿望,通过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到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设计出恰当的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即教书育人。

4、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古人说,写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借物以寓情”。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

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殊不知,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客观、公正、尊重事实

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不能一说重视德育,对学生错误就以点带面,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上纲上线,深挖思想根源,严而无格。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视德育。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既要讲古代灿烂文明,又要讲当前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既要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又要让学生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要讲改革开放的意义,又要强调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必要性;既要赞美祖国的名山大川,又要指出森林、古迹破坏的严重性等。让学生既为之鼓舞,又为之忧心,进而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4)注意“四点”,增强效果

学科渗透德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态度要真诚、热情、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切忌主观武断,信口开河、海阔天空,缺乏重点和针对性。总之,要民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客观一点,才能增强德育效果。

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

四、主要措施

1、健全机构,夯实工作基础。建立党总支——学生中心——班主任——学生会干部的德育管理网络。从领导干部到普通教师,从教师到学生,从专职干部到兼职人员纵向到底。校长负责对全面育人工作的领导、组织及对班子成员的监督考核;班子成员负责具体协调、落实、推进及各学科渗透德育的工作;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每年制订工作计划,整体策划全面育人工作。做到组织完善,责、权、利落实到位,形成德育工作由校领导亲自抓、学生中心具体抓、班主任直接抓、全体党员和广大教职工协同抓,时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全面育人工作局面。

2、创新机制,做好班级联系工作。党总支要将各个党支部的建设与培养学生“好品行”的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党建工作新途径。党支部要深入联系班级,促使党员从办公室自觉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进行“思想指导”、“行为指导”或“学习指导”,积极与学生建立联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联系过程中要建立活动档案,并做好工作记录。深入班级与学生谈心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职业规划,遇到特殊案例、问题要在支部内进行“会诊”。党支部要每学期组织举行专题活动,研讨和改进工作。

3、完善制度,创造全面育人的良好环境。学校领导班子要注重加强对全校教职工的“教书育人”理念教育,部门负责人要经常性地做好所属人员的思想教育,党支部要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要牵头建立师德建设评价体系和长效机制,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岗位聘任等方面的重要条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4、加强引导,做好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工作。要把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青年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强化对推优工作的具体指导,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载体,办好学生团校,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依托党建带团建,扎实开展好“推优”工作。学生会和学生社团要在共青团指导下,针对学生特长、专业特点、兴趣爱好自主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学校要加强对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支持和引导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开展活动。

5、创新学习,掀起“好读书、读好书”的全校型读书热潮。全校师生要把读书作为一种责任、一项任务来对待,自觉养成经常读书、众生读书的好习惯、好行为,深入持久地扎实开展好读书活动,让先进文化在校园传播,在师生中入脑入心。

6、强化意识,积极推行“首遇负责制”。所有教职工都是“首遇责任人”,都负有保护、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论是否属于本职工作范围,都应按照:谁发现,谁教育;谁发现,谁处理;谁发现,谁负责;谁发现,谁报告的原则及时消除隐患。学生出现困难或遇到学生求助,都应该及时给予帮助、指导与服务,构筑全方位、即时式的德育教育管理网络。教职工要真正树立主人翁意识,遇到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事件,首遇责任人应及时劝止,并立即报告;遇到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与现象,首遇责任人应予制止、提出批评,并通知班主任、团总支。全体师生要加强监督,对首遇不负责任的人员向校长举报,一经查实,学校将追究其责任,并在考核中一票否决。

7、严格要求,任课教师执行“课堂负责制”。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所有任课老师都要守好课堂教学的“阵地”。上课时间,任课老师是学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负责人,要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多方面对渗透德育内容进行全面研究;结合课程改革实际,适时进行针对性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进行指导和训练,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应妥善处理。

五、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把强化德育教育、构建全员育人机制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成立全员育人工作领导组。校长担任组长,党总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担任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各党支部书记、团总支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主要负责对全员育人工作的策划领导、组织实施、监督考核。全员育人工作要与学校各项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2、明确育人规范。根据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各岗位要求,结合党支部联系班级制度、“首遇责任制”、“课堂负责制”,进一步探索教职工育人规范及考核标准,明确责任、细化规则。

3、完善评价机制。结合各岗位育人规范、目标管理考核细则,逐步探索并建立完善公平、公正、科学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把育人工作纳入评价体系,完善评价制度,细化评价内容。教师要把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成效、所指导学生学习成效等联系起来,把学生评价、教师互评和领导评价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把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育人的导向,把教师担任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社团指导等工作纳入到育人工作中来。参照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对行政管理和教辅人员等建立相应的育人评价激励机制,从而使全方位、全身心、全员、全过程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第一,由教师中心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

       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

第三,   明确规定各年级、各学科的教育要求和任务。

第四,   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

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